近日,吉林省集安市遭遇重大洪水灾害,部分企业厂房损毁、设备泡水、资金链紧绷。面对企业复产困境,国家税务总局集安市税务局以“政策落实”与“合规经营”为双抓手,迅速启动灾后帮扶专项行动,将税收服务延伸至企业重建一线,为受灾市场主体注入复产动能。
政策上门 红利化作“及时雨”
“洪水冲垮了仓库,包装材料全被浸泡,订单交付压力和资金缺口让人焦头烂额。”集安市圣博参业有限公司法人武圣博回忆灾后场景时仍心有余悸。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际,清河税务分局的业务骨干详细解读适用的税费支持措施:企业因灾损毁的固定资产可申请税前扣除,受潮报废的原材料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需转出,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申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务干部现场算了笔账,仅设备损失一项就能减少数万元应纳税所得额。”武圣博说。
为支持受灾企业灾后重建,确保政策精准触达,集安市税务局制作并印发《受灾企业支持政策明白卡》,组建“政策宣讲突击队”,对辖区23户重点受灾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根据企业受损情况“一对一”讲解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并手把手指导企业整理受损资产清单、灾情鉴定报告等备查资料,避免因材料不全影响优惠享受。“很多企业负责人看到政策文件就头大,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哪些优惠,明白卡用大白话列明能报什么、怎么报,直接解决企业政策看不懂、不敢用的问题。”参与走访的税务干部孔祥月介绍。
合规护航 筑牢复产“防火墙”
在推动政策落地的同时,集安市税务局将“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帮扶全程,帮助企业规避重建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受灾企业往往急于恢复生产,容易在资产核算、票据管理上留下漏洞。”该局清河税务分局局长郭华勇表示,通过专门编制《灾后重建合规指引》,针对资产损失申报的时限要求、进项税额转出的例外情形、减免税申请的材料规范等易错点,为企业划清“红线”、标明“路径”。
圣博参业在税务干部指导下,对泡水设备进行了专业评估,区分“可修复”与“需报废”类别,逐一登记造册,并指导企业整理设备购货合同、维修记录等佐证材料,确保损失认定“有据可依”。“以前觉得资料准备是负担,现在才明白规范操作能避免后续审计风险。”企业财务负责人季元勋感慨,“税务部门不仅送政策,更教我们怎么‘安全’用政策。”
“合规是企业的生命线,政策是复产的及时雨,而税务服务要做的不仅是‘救急’,更要‘稳链’——稳住资金链,更稳住发展信心。”集安市税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更专业的服务、更精准的施策,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提供坚实税务支撑。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