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通化县税务局:理清“混搭”风险 实现从个案规范到行业提升
发布时间 : 2025-07-24 14:06 来源 : 人民网
来源 : 吉林省税务 局人民网
字号 : [] [] []

近日,通化县一方土商贸有限公司在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时,因混入部分外购初级农产品销售而触发税务风险,经核查后主动补缴了税款。这场看似普通的税务纠偏,却如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涉农企业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享受优惠的路上,究竟埋藏着多少未被察觉的合规风险?

数据赋能,揪出涉农企业“隐形风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为涉农企业送来“及时雨”。然而,政策红利背后,“自产”与“外购”的边界模糊、混合经营模式下的核算难题,成为不少企业的“甜蜜烦恼”。

通化县税务局依托大数据监管手段,通过对企业发票流向、申报数据的深度分析,精准捕捉风险点。在对一方土商贸有限公司的监管中,税务部门敏锐发现其销售数据与采购来源存在偏差——部分外购初级农产品被纳入免税范围申报。这一问题并非个例,折射出涉农行业的共性挑战。部分企业对“自产”定义理解不清,在“种植+加工+销售”和“自产+外购”的混合模式中,易因核算混乱导致政策适用错误,加之对税收政策的专业解读不足,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合规红线。

税务部门针对行业特点,建立了“政策边界梳理+经营模式拆解+风险画像构建”的通用监管体系。明确“自产农产品”的核心判定标准,重点核查混合经营企业不同环节的税收政策适用情况,提前识别因认知偏差、管理漏洞可能引发的税务风险,为涉农企业筑牢“防火墙”。

精准答疑,破解涉农个案难题

“我们卖的都是农产品,为啥不能全免税?”接到税务部门的风险提醒时,一方土商贸负责人马先生满是困惑。

税务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会诊”,用通俗语言拆解政策:“国家支持农业的初心不变,但免税范围仅限‘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外购再销售的部分,得按9%税率申报。”通过逐笔核对账目、比对采购凭证,税务部门最终确认企业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4.4万元。同时,干部们着重强调:“混合销售必须分开核算,这是享受优惠的底线。”

“2024年我们的免税销售额有1000万,政策红利实实在在,但这次教训让我们明白,合规才能走得远。”企业财务负责人侯会计感慨道。

为杜绝类似问题,税务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长效服务方案。建立“一对一”政策辅导机制,定期推送农产品税收政策解读;指导企业区分“自产”与“外购”产品,规范台账管理;通过线上答疑、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让企业理解政策、准确申报、合规经营。

规范经营,从个案规范到行业提升

“补税看似是损失,实则是企业的‘健康体检’。”马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合规经营的真谛。通化县税务局以一方土商贸案例为契机,将服务从“个案纠偏”延伸至“行业规范”,为涉农企业打造全周期护航体系。

针对涉农企业行业,该局推出了系列举措。编制了《涉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南》,清晰界定“自产”“外购”“加工”等环节的政策适用标准;推广“自产+外购”分类台账模式,引导企业规范财务核算;组建涉农行业风险防控团队,定期开展经营动态跟踪和政策宣讲,针对“混合销售核算”“免税申报边界”等高频问题开展专题培训。

“合规是企业的‘护城河’,更是市场的‘通行证’。”通化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精准监管+暖心服务”双轮驱动,既守护好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又帮助企业筑牢合规防线,让更多涉农企业在规范经营中稳健成长,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