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222406013618942Q/2024-004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国家税务总局和龙市税务局 | 组配分类: | 年度法治报告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4-03-28 |
2023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延边州税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税务总局和龙市税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现将2023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法治税务建设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深入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为主要力量依据,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税的政治方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税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上级局、地方党委政府和市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为描绘和龙税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谱写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二)依法全面履行税收工作职能
1.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构建依法行政,职责明确,权责法定,运行高效的公正公开廉洁诚信的税务系统。在动态调整、审核确认的基础上,编制本单位的权责清单,经市局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后,已通过吉林省税务局执法公示平台向社会公布。
2.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围绕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实施针对性战略谋划,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抓紧抓实社保非税管理,细化精化税收征管效能,持续加强税收经济分析,着力为全市打造公正法治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和龙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3.推进精细服务。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让纳税人缴费人更省心,积极落实各项纾困措施让纳税人缴费人更舒心,聚焦社会大众实际需求让纳税人缴费人更贴心。认真探索研究打造“3S”办税服务品牌,探索推行了税费疑难有“专家”、网络办税有“专员”以及实体办税有“专窗”的“三专”服务模式。由税政部门及社保非税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税费政策“小专家”团队,充分发挥自身岗位与业务优势,为税企直联企业及时解答涉税涉费疑难问题;由3名“3S”纳税服务专员组成纳税服务团队,全天候护航税企直联企业,针对企业网上办税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操作辅导和解答;针对税企直联企业确需到大厅办理业务的情况,积极协调纳税服务资源,采取错峰预约+专窗办理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缩减直联企业办税时长,为直联企业提供优质的实体办税体验。专门组成“税务政策宣讲团”, 举办助企政策宣讲会,将助企政策析毫剖厘,用“大白话”方式让企业理解税费优惠政策的意义、内容及相应享受标准。
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舆论氛围。认真贯彻落实税商联动工作要求,联合工商联、企业签订税商企党建共建工作协议书,实现党建助企发展;与市工商联、银保监会、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成立联动工作小组,建立银税商互动长效保障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时间长等问题。
4.健全工作机制,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决策部署,确保延续和新出台税费优惠政策精准高效直达纳税人缴费人,切实起到稳预期、提信心、拓市场、促活力的关键作用,和龙市税务局聚焦“国之大者”深远意义,坚持党建与税收一体推进,抓实抓细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四结合四提升”,更深层次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政策享受后续的评估问效,优化和创新落实政策过程中的宣传辅导举措,持续深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与主题教育贯通融合,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质高效在和龙市辖区内落实到位,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税务力量。
5.推进精准监管。完善增值税发票风险全链条快速反应机制,稳步提高增值税电子专票核定率和开具率。组建留抵退税风险复核团队,坚持“案头分析+实地走访”模式,针对辖区内办理留抵退税纳税人逐户开展“回头看”风险复核,及时梳理出留抵退税“明白账”,确保退税及时、风险可控。不定期召开税收征管协调会,及时处理各部门日常税收业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抓好各税种征收管理,持续强化信息化建设管控,税费征管质量持续提升。
(三)持续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有效促进行政决策的规范化和民主化。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落实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依法开展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切实发挥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作用。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为更好的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市局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活动。对内定期组织干部培训,持续提升全体干部对三项制度掌握以及应用能力,进一步规范干部执法水平,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主动出示税务检查证,表明身份,按照规定出具执法文书,主动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对外通过办税服务厅、宣传彩页、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三项制度相关知识。让纳税人了解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公示的相关内容,便于行政相对人及时了解行政执法信息活动,了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了解行政执法过程,提升行政相对人配合税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定期开展执法公示工作。按规定时限、内容和相关要求,通过执法公示平台向社会主动公开非正常户认定、欠税公告、税收减免、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执法信息。对公示税务行政许可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等信息按规定及时发布、撤下和更新,以保证执法工作的平等公开透明。
2.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定期对执法人员开展执法音像记录培训,针对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执法文明用语、执法信息的采集和执法记录仪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执法干部对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增强干部的规范执法意识,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确保税收行政行为得到有效规范,2023年共37户执法全过程记录。
3.持续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2023年市局未受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接下来会持续按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对相关案件审议并处罚,及时将案卷材料归档。
4.增强全社会税收法治观念。通过全方位大力宣传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税费政策和征管制度解读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日、联合光明小学开展宪法税法进校园等普法活动,增强全社会税收法治观念,营造全民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五)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提升站位,凝聚共识,切实筑牢“三个坚决防范”风险堤坝。对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效性。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注重提升预防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完善公共舆情应对机制。
(六)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机制
加强公益诉讼和检察建议应对。2023年市局未收到检察建议和公益诉讼。市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涉税公益诉讼各项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涉税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将涉税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巩固零诉讼成果。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增强主动公开意识,摆正态度,抓好政务公开的主动性,同时按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党组成员分工,领导班子成员实行AB岗、联系点制度、分管工作轮换制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务求公开实效,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确保各负其责、权责清晰、运行规范。坚持依法决策、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等原则,对决策事项、范围、形式等以会议记录、纪要、决定等形式存档备查,确保科学决策。
2.内部监督情况。完善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体制机制,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按照内部监督机构设置相关要求,通过纪检监察、内部督察审计等手段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
3.外部监督情况。设立专门互动平台,在税务办税大厅设立政务公开栏,定期进行公示公告个体定额核定情况、非正常户认定情况等政务公开事项;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公布纳税服务热线、投诉举报电话,积极主动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外部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政务公开透明。
(八)健全全面依法行政领导体制机制
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机关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依法治税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全面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法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
2.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一是落实好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进依法行政的带头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的各项制度要求,本年度,市局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共召开4次会议,统筹推进税收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作用。
二、法治税务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是税收守法方面,保障纳税遵从能力、动力和压力的一体化机制还未建立。二是税务干部税收执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还需不断优化升级执法方式,创新思路载体,探索税务司法协作,规范执法程序,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深化法治队伍建设。
三、2024年依法治税工作方向
202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以实为本,筑法治之基,运用法治思维指导税务实践,以干为先,展法治之力,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的能力。
特此报告。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