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的东北袜业园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企业1210户,年产袜子32亿双,产值120亿元,有10万人在袜业链条上间接就业,直接就业4.5万人,其中农民工人约占50%。国家税务总局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税务局持续为园区企业政策性扶持和个性化服务,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保民生、稳就业、促发展等方面做出税收贡献。
为支持东北袜业园产业发展,帮助袜业园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农民工人、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创业企业做大做强,该局主动到袜园“问需问计”,梳理税收政策要点10余项,分析行业风险点3大项,制定税收风险防范4大方面举措,提前预判可能会对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资金运行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出风险,帮助园区内企业规避税收风险20余次。
2015年,在乡镇创业失败的农民工人罗太金怀揣希望,忐忑地来到袜园二次创业。由于之前的失败经历,他步步小心谨慎。自入园一来,税务部门的多次上门服务,让罗太金逐渐定心、安心、放心。“之前我‘单打独斗’在村里做袜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行家的引导,一番热血的蛮干换来了失败。”他感慨道:“自从入园,不仅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环节更有章法了,连各项优惠政策都是税务部门梳理好了‘打包’送上门,而且每月会及时提醒业务办理,教我们更方便快捷的网上申报,他们还创建了税企交流群,任何涉税问题在群里都会得到及时有效地解答。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帮助,让我少走弯路,规避了风险,才有现在我们公司的成功。”
随着立冬到来,农闲时节也开始了,农民工人们又将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远赴他乡。而在东北袜业园工作的农民工人,却能守家待地过着“朝九晚五”、妻儿在旁的温馨生活。“我儿子儿媳都干挡车,我打包、运料干勤杂工,3个人每月稳定收入1万多元。老伴在家看孙女、做家务,孩子有楼有车,一家人可比在外务工强多啦!”说到现在的生活,东北袜业园织袜公司织袜一厂二车间勤杂工赵德新的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
园区内织袜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馨丹介绍道:“东北袜业成立16年,现在进入了‘袜二代’时代。不仅有农民工人来创业,更多的农民工人和他们的儿女也都来到了园区工作,我们织袜公司的一个58人的车间,像老赵这种一户两口、三口在一起上班的就有6、7家。在税务部门的帮扶下,袜园成为了本地的‘磁铁’,巨大磁力不断吸引产业工人,凸显了园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
好政策带来好的发展前景。如今,东北袜业园不但留住了本地人,而且还产生了面向东北、面向全国吸人才、聚人才的效应。周边市县,尤其是黑龙江、辽宁,包括南方发达地区的专业人才及大学生纷纷加入。投资办厂、做管理、搞研发、开网店、做电商以及做原材料和服务的人,大部分都已长期定居,成为辽源的“新市民”。
据悉,该局将继续以东北袜业园作为突破口,综合运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民工人和大学生创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助力行业转型发展,既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又保障民生,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